灼热丝试验的过程及难点
1 退火处理
一个新的灼热丝在应用于试验之前应在至少120 A 的电流中退火至少10 h。总的退火时间是可以累计的。 若使用新灼热丝前忽略了该步骤,既不符合标准的要求,也有可能会影响到试验的结果。
2 灼热丝的更换
在试验中,试验人员常常会忽视更换灼热丝这一步 骤。在试验之前,应当检查灼热丝顶部。当灼热丝尺寸测量值降低到初始值的 97.5 % 时,应对灼热丝及时进 行更换。举例进行说明:如图2 所示,比如初次使用的灼热丝直径 A 为 4 mm,过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试验前, 需对灼热丝尺寸重新进行测量。如测量值为 3.9 mm, 此时已经降低为初始为值 4 mm 的 97.5 %, 根据标准 GB/T 5169.10-2017 的要求,就需要更换灼热丝。
3 灼热丝的维护
每次试验完成后,观察灼热丝顶部若留有前次样品的残余物,可以用钢丝球及时清理,并检查灼热丝顶部 是否有裂纹。
4 灼热丝温度的校验
灼热丝试验的关键步骤包括对温度的校验,需要使用纯度至少为 99.8 %,面积约 2 mm2 和厚度约 0.06 mm 的银箔来校验。当银箔开始熔化时,温度计应该显示 960±10 ℃。这一步至关重要,应该严格控制温度的范围, 如果银箔的熔化温度超出 970 ℃,会导致灼热丝实际试 验温度偏低,如果银箔的熔化温度低于 950 ℃,会导致 灼热丝实际试验温度偏高,都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。
5灼热丝施加的位置
除另有规定外,灼热丝的顶端应施加在试样ZUI薄之处,而且离试样上边缘*好不少于15 mm。
6灼热丝温度的施加
灼热丝施加的温度 T℃应在以下温度中选取:550 ℃、 600 ℃、650 ℃、700 ℃、750 ℃、800 ℃、850 ℃、900 ℃、 960 ℃, 且应当 留意温度的容差范 围。 当 550 ℃≤ T ≤ 750 ℃范围内,温度容差为 ±10 ℃;当 800 ℃≤ T ≤ 960 ℃范围内,温度容差为±15 ℃。
7施加的力和速度
灼热丝施加的力和速度都应精准控制,以防止过强 的撞击力对试验是否起燃结果的影响。灼热丝应保持水平,且在移动时应保持对试样施加 0.95±0.10 N 的力。 灼热丝接近和撤离速度约为10 ~ 25 mm/s。且接近的速率应在接触试样时接近 0。